2011年6月11日

認識12種新生兒常見問題-新手爸媽看過來!


2011-04-18

採訪撰文╱張玉櫻
諮詢╱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 陳淑貞
      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室主任&廈門長庚醫院兒科主任 徐任甫
攝影╱顏甄儀
配合拍照╱新手媽咪陳亭妤、把拔李容健、baby李得維
感謝協助拍攝╱彌月房信義產後護理之家、彌月房護理長林悅慈

圖文資料來源:嬰兒與母親雜誌www.baby-mother.com.tw



1.溢奶或吐奶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喝完奶就會溢奶或吐奶,真擔心寶寶沒有吸收到營養!會不會是有什麼嚴重的腸胃問題啊?又很擔心嗆到奶會有窒息的危險!
 
發生原因&症狀
◎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暨廈門長庚醫院兒科徐任甫主任表示,溢奶常見於配方奶餵太多、喝太快。其實每個小孩多少都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,大多是良性的,沒有關係。
◎有些寶寶喝完就吐奶,或喝完躺著哭鬧就吐奶,可能是賁門(位於食道和胃中間)不成熟,當腹壓上升時,就容易往上吐出。
◎造成吐奶更嚴重的原因是「幽門狹窄症」(幽門位於胃和十二指腸中間),剛出生時還沒有吐奶現象,但大約1個月前後會逐漸出現,一天吐很多次,而且越來越嚴重,呈噴射狀,寶寶大多會體重增加不好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如果寶寶沒有表現出不舒服,只有奶從嘴角慢慢流出來,沒關係。可在每次喝完奶後幫寶寶拍背讓他打嗝,假如沒有打嗝,可以緩慢幫寶寶變換姿勢再繼續拍,假如都沒有打嗝也沒辦法了,就讓寶寶右側躺稍高一些就可以了。
    宜少量多餐,越長大會逐漸改善。
    若溢奶或吐奶讓寶寶長得不好,就要檢查、甚至吃藥;若體重及生長正常,就不一定要吃藥。
    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陳淑貞主任表示,賁門功能不全在出生時大約有95〜100%的發生機率,到了1歲剩5%,吃了固體食物後還會改善。容易溢奶的嬰兒要注意的是生長好不好?有依生長曲線增加就好;假如體重不增加,須就醫。還有看吐出來是奶塊或含黃、綠色膽汁?有沒有血絲?若是奶塊沒關係,有膽汁或血絲,須就醫。
    若是幽門狹窄就一定要開刀,因為過強的肌肉層束縛住,造成牛奶無法下去,還可能導致脫水或嗆到而窒息!只要將這肌肉層劃一兩刀放鬆,當天就可以喝奶了!
 
2.腸絞痛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幾乎每晚都突然哭得好慘,到底是怎麼了?哭到爸媽每晚都睡不好!
 
發生原因
    原因不明,屬於良性,也可能是對喝的奶過敏。
 
症狀
 腸絞痛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嚴重哭鬧,甚至哭到尖叫、滿臉脹紅或泛白、拳頭緊握、不斷踢腿、手腳蜷曲或僵直、四肢冰冷、非常躁動無法安撫,直到精疲力盡才停止,發生時間通常為傍晚或剛入夜時,好發年紀為3個月內的嬰兒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至少就醫一次,排除一些可能引起相同症狀之疾病,如腸套疊、腸阻塞、疝氣、奶過敏等;若是腸套疊會腹脹、吐,甚至有草莓醬血便出現。
    若是餵食母奶,母親宜避免吃一些高過敏原食物,如有殼的豆類、有殼的海鮮、牛奶、蛋白等;也不要吃過量的碳水化合物(例如含澱粉的食物)。
    喝奶適量,過度餵食或吃不夠都會讓嬰兒啼哭。
    少量多餐,喝完不要馬上躺下
    有些動作可能有些幫助,如餵完奶後盡量幫孩子打嗝完全,讓寶寶的胸腹部靠著大人的肩頭或橫放在大腿上。
    服用消脹氣藥,刺激肛門讓大便與腸氣排出。
    安撫辛苦的照顧者,寶寶3個月後會好轉。
 
3.鼻塞與痰音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鼻子都塞住了,怎麼呼吸啊?會不會窒息啊?真是擔心死了!而且呼吸都呼嚕呼嚕的有痰音,是感冒了嗎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陳淑貞主任說明,嬰兒鼻道原本就狹窄,呼吸聲音會比較大聲,若有鼻屎塞住會更大聲。
    寶寶鼻子常有分泌物,往下流到喉嚨,所以有一點痰留在喉頭,天氣冷或夏天一直吹冷氣,會比較明顯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如不影響吃奶或睡眠,一般不建議給藥;但若有影響,可試試藥物,但不一定能達到爸媽想要的境界,例如完全沒有鼻塞或痰音。
    夏天時室內若開冷氣,調到舒服溫度就好,不要調太冷,也不宜整天都關在冷氣房內。
    幫寶寶洗完澡,鼻屎比較鬆軟時,可以用吸鼻器吸出;或使用細一點的棉花棒挖出鼻屎,但小心不要越挖越進去。
 
4.便秘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好幾天才解便,是便秘嗎?有時候便便很硬,解到滿臉通紅、甚至有點出血,是什麼問題啊?
 
寶寶便秘的定義
    喝母奶的寶寶,剛出生時解便的次數會比較多,一天好幾次,後來時間會拉長,可能很多天才解一次,家長常以為沒有天天解便就是便秘,其實不然。
    陳淑貞主任特別說明便秘的定義,大便太硬解不出來才叫便秘,很多天解一次不一定是便秘,尤其喝母奶的寶寶,很多天解一次是常見的,那是因為喝母奶的寶寶大便很軟、很稀又不多,無法對肛門產生足夠的壓力,須累積到多一點的量才會解便;喝配方奶的寶寶的大便則比較容易成形,一天解便一兩次或兩三天解一次都有可能。
 
發生原因
   如真的是硬大便解不出來,須就醫,排除肛裂或先天性巨結腸症等可能導致便秘的疾病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說明,常見的是生理性的喝奶問題,不用太擔心。若是喝配方奶而出現便秘的狀況,可讓寶寶在兩餐之間喝水,千萬不要自行改變奶粉的濃度,一定要按說明使用。
    可雙手磨擦熱之後按摩寶寶的肚子,可協助解便;需要時可以擦嬰兒油,好推開及按摩就好,不一定要使用所謂脹氣膏,因為脹氣膏大多含薄荷,怕太涼會太刺激,就有寶寶稚嫩的皮膚被磨到破皮。
    要擔心的是病理性先天性巨結腸症,腸子的神經結沒長好,所以容易便秘,一定要就醫鑑別診斷。
 
5.腹瀉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一天解便好幾次,拉得稀稀水水的,是不是腹瀉啊?
 
寶寶腹瀉的定義
    陳淑貞主任特別說明腹瀉的定義,是跟平常來比,解便的次數多很多、量比平常大,可能帶黏液或血絲、發燒哭鬧,這才是腹瀉;而且腹瀉不只是看次數及形狀,剛出生的寶寶喝母奶時,前面一段時間常會一天解好幾次便,常稀稀水水的,不成形,是因為無法一口氣解完,所以分幾次解,這不是腹瀉,之後大約2、3個禮拜或1個月之後,解便次數就會減少,可能數天才解一次。
 
發生原因
    感染(包括病毒性、細菌性)、乳糖不耐、對奶蛋白過敏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若是對奶過敏,有的一開始就有症狀,有的要一陣子之後才會有症狀。母奶還是最不易引起奶過敏的,但喝母奶的寶寶,6個月以上一定要添加副食品。至於需不需要喝特殊配方或水解奶粉,要由醫生評估建議。
    若媽咪知道吃某些食物會造成過敏,應避食,因食物過敏原可能經由母奶傳給寶寶,也讓寶寶出現過敏症狀。
    徐任甫主任提醒要排除病毒性腹瀉(可能是被家人傳染),例如輪狀病毒,寶寶會大便量變很多,而且病懨懨的、有脫水症狀,重則須住院治療。
    也要排除細菌性腹瀉,可能是喝到不乾淨的水,會發燒、血便、黏液、化膿,必須盡快就醫!喝配方奶的寶寶較可能發生,要注意水質、奶瓶及奶嘴清潔消毒、泡奶前務必將雙手清洗乾淨。
    注意脫水症狀!例如尿量變少、顏色變深、眼淚變少、嘴唇乾、皮膚彈性變差、愛哭鬧、嗜睡,要趕快給醫生診治。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表示,口服電解質液可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及水份,但是必須由醫生開立或指示購買適合寶寶喝的,不要自己泡鹽水、喝飲用運動飲料(加水使用也不適宜),因為滲透壓不正確,反而會加重腹瀉。
 
6.大便顏色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我家剛出生寶寶的便便顏色是深綠色的,怎麼不是黃色的?這樣正常嗎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表示,剛出生寶寶的胎糞原本就是墨綠色且非常黏稠,這是正常的!要等到有喝奶了,胎便排掉之後才會慢慢變成金黃色,所以新生寶寶的便便綠色、黃色都算正常。
 
處理方法
◎請爸媽務必將寶寶大便的顏色對照「兒童健康手冊」的「大便顏色卡」,以分辨是否有「膽道閉鎖症」,若有的話,通常1〜2個月大就會發生,大便會變成灰色或白色,必須在3個月大之前儘早開刀!否則膽汁鬱積在肝內,很容易造成肝硬化,若不及時治療,多會在2歲前死亡。
◎若便便變瀝青般的黑色,代表上消化道出血,很少見,要立即就醫。
◎若是像草莓醬顏色的鮮血便,可能是腸套疊或腸梗阻,都是不正常的,都要立即就醫。
◎假如是便便中含一點點血絲,但寶寶沒有哭鬧不安的生病徵兆,就比較沒關係,若是擔心還是帶給醫生看。
 
7.脹氣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我家寶寶肚子怎麼大大的、鼓鼓的,輕敲或拍還有「澎、澎、澎」的聲音,是一般人所說的膨風(脹氣)嗎?要不要緊啊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其實新生寶寶本來腹部就會比較大,因為腹壁肌肉還沒長好的關係,而且寶寶的小腸、大腸都是氣,敲起來都是「澎、澎、澎」的,本來就都會有聲音,所以並不是脹氣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陳淑貞主任提醒,一般嬰孩餵奶前肚子是軟軟的,餵奶後肚子摸起來較脹、較鼓,那是正常的。但如肚子一直是硬硬的,寶寶哭鬧不安,要趕快就醫,因為可能是腹腔感染,或腸道阻塞、腸子轉位,要立刻處理,以免造成腸子壞死!
    一般人都會用按摩油(或脹氣膏)幫寶寶按摩肚子,但如果是有病理性的問題,怎麼擦、怎麼按摩也沒用,重點是要去看醫生;至於覺得擦了有效,是因為氣體本來就會出來、肚子就消了,並不是真的脹氣。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認為,若確定媽咪吃了某種食物之後餵母乳,會讓寶寶脹氣而不舒服,再考慮避免吃這些食物,否則媽咪不需要預防性的避免攝取某些飲食,目前都還是鼓勵媽媽們正常飲食,不需要特別去避開某些食物。
 
8.胎記&血管瘤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一出生就發現寶寶有藍藍的胎記或紅紅的血管瘤,若是長在臉部等顯眼的位置或氣管等重要的位置,真讓媽咪感到愧疚,並急著問:「怎麼辦?」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胎記(birthmark)一般是藍色的,因為多發生於東方人,所以又稱「蒙古斑」,是一出生就會看到的記號。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說明,「血管瘤」是一種皮膚良性血管病變,在新生兒中很常見,大部分長在皮膚,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一個位置(內臟也有)。表面血管瘤,是平面的,很多是長在眼皮上、後頸部,大多是良性的,有點淡紅色或淡橘色。此外,後頸部血管瘤還有一個有趣的名稱,又稱「鸛雀吻」,鸛雀又稱「送子鳥」,傳說後頸部血管瘤是牠叼來的印記呢!另外,有人以為後頸部血管瘤是因為大人抱寶寶枕在手臂靠出來的,這是錯誤的!有些血管瘤又大、又紅、又突出,像一顆草莓,又稱「草莓血管瘤」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胎記對身體無害,只是一種印記而已,多是良性的。
    表面血管瘤只需要觀察,若是擔心可在健兒門診時請醫師檢查;比較嚴重的是長在難照顧的位置,要帶給醫師檢查。血管瘤大多是良性的,一般會在1歲之後慢慢萎縮掉。
    比較麻煩的是草莓血管瘤,又大、又肥、充血厲害,會在寶寶兩、三個月大時快速生長,一定要看醫生。
 
9.陰囊水腫、隱睪症、疝氣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喜獲男寶寶!但寶寶陰囊的蛋蛋好大,看起來腫腫的,怎麼回事?或是陰囊中摸不到寶寶的睪丸,怎麼辦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徐任甫主任指出,男寶寶剛出生時陰囊水腫很常見,10個就有9個,這是因為鼠蹊管未關閉,胎兒的睪丸原本在肚子裡,出生前就應該下降到陰囊,然後鼠蹊管會慢慢萎縮至關掉,但有時關得比較慢,到出生時還未關閉,腹部積液流到陰囊,就會造成陰囊水腫,有的會腫很大。
    隱睪症、疝氣也同樣是鼠蹊管的問題,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就是「隱睪症」;腹部的腸子經由未關閉的鼠蹊管掉出來,就稱為「疝氣」,一般稱為「墜腸」,男女寶寶都可能會發生。
    若有隱睪症或疝氣,可在寶寶的鼠蹊部摸到凸出物,站立或哭鬧時尤其明顯,躺下又會消失,有時可看到男生左右陰囊大小不對稱。疝氣通常不會痛,萬一會疼痛,可能就很嚴重了!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陰囊水腫一般在6〜9個月會自行改善,而陰囊水腫和隱睪症都可觀察到1〜2歲,如果沒有好,可能要考慮開刀。要注意隱睪症,看起來沒有大問題,但不可以讓睪丸一直留在腹部內,因為可能會有惡性變化。
    有的疝氣可以把腸子推回去就推回去;萬一腸子卡住必須緊急手術,以免腸子壞死。女生也會有疝氣,有的甚致是卵巢掉下來卡住,沒有即時推回去會壞死,所以要特別注意!
    幫寶寶洗澡要注意鼠蹊部有沒有凸出物,若發現了要帶去看醫生。
 
10.陰道出血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我家剛出生的女嬰,居然在尿布上出現像月經的分泌物!這是怎麼回事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剛出生的女嬰陰道出血,是點狀出血,很常見,沒有關係,這是受到胎盤跟母體荷爾蒙的影響,通常在出生第一個月出現,之後就會消失,又稱「假性月經」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這是正常現象,觀察即可。
    徐任甫主任提醒,要區別出血是從哪裡來的?若是肛門,看大便有沒有血絲;若大便沒問題,就驗尿看是否從尿道來;假如都不是,就考慮是從陰道來的。
 
11.哭到臉脹紅、暫時停止呼吸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 寶寶有時哭到臉脹紅、甚至暫時停止呼吸,怎麼辦?會不會窒息啊?
 
發生原因&症狀
    這很常見,實際原因不明,但根據研究發現,會哭到臉脹紅、暫時停止呼吸的寶寶,大多是比較神經質、脾氣比較壞的寶寶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寶寶哭到臉脹紅、哭到暫時停止呼吸(稱為「嬰兒屏息症候群」)很常見,大部分沒有關係,安撫他、抱抱拍拍他,讓他呼吸過來就好。
    要特別注意的是寶寶有沒有哭到發黑、癱軟、失去知覺、眼睛上吊、甚至抽筋,這就要趕緊就醫,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有合併其他疾病的異常。
 
12.洗澡時手忙腳亂
 
爸媽的擔心&困擾
   由於新生兒的體型太小、脖子太軟、皮膚太嫩等種種因素,常讓經驗不足的父母親慌了手腳,會有深怕小baby會落入水中、頭部撞到、皮膚燙傷或洗不乾淨等煩惱。所以,混亂而狼狽的洗澡場面是新手家長的一大夢魘。
 
處理方法
    徐任甫主任表示,提供一個安全愉悅的洗澡環境,是家長與長輩們重要的課題之一。提供以下要點來幫助爸媽們:
    6個月以下嬰兒的頸部和背部神經、肌肉與骨骼發育尚未健全,無法支撐過大且重的頭部。因此,洗澎澎時要能完整穩固的支撐新生兒的頭部和身體是十分重要的,小baby才能對洗澡者建立起安全感。
    家長們為新生兒洗澡時,容易發生不易蹲穩、手忙腳亂、腰痠的情形。在醫療院所的嬰兒室裡,是採用在洗浴檯上清洗新生兒的方式,站立比較好清洗。洗澡時,建議維持室溫約24〜25℃,濕度約40〜50%,水溫約38〜40℃,需先測量水溫後,再將小baby放入,以免有燙傷之虞。
    建議在家中為新生兒洗澡時,最好有兩個人互相幫忙,視線絕對不可以離開新生兒,除了防止其因哭鬧而翻落水中的危險外,也能隨時觀察新生兒的活動力、膚色及皮膚完整性有無異常。而過大的浴盆並不適用於新生兒,因為面積越大,水溫下降越快,再者也得留意蓄水位是否過高,防止新生兒因滑手而發生溺水的意外。
   幫新生兒洗澡,必須全神貫注,注意安全。而穩固支撐的姿勢和正確合宜的環境,是小baby與爸媽能輕鬆溫馨的互動之必要條件。舒服的洗澎澎,更能增進親子關係喔!
 
結語
    新生兒一些常見的問題,大多是良性的,只要能吃得下、長得好、正常發育、沒有發燒,一些小問題就不要太在意。如果擔心,就帶給醫生看,或是多多利用健兒門診時向小兒科醫師詢問。
    但是有些跟生命相關的狀況就要特別注意,例如有血便、大便顏色變灰或變白、出現脫水症狀、寶寶的肚子一直硬硬的且伴隨哭鬧、發燒、哭到發黑或抽筋、洗澡時摸到腹股溝有凸出物等等,就要立刻就醫,以儘早發現異常、即時處理!
 
徐任甫
學歷
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
美國國家兒童營養研究中心研究員
現任
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
廈門長庚醫院兒科主任醫師
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室主任
 
陳淑貞
學歷
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學士
經歷
台北市立婦幼醫院新生兒科主任
美國羅德島婦幼醫院研究員
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
現任
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
國立陽明大學小兒醫學系副教授



台灣第一家通過ISO9001國際認證的坐月子中心,
台灣坐月子中心第一品牌,台北市最專業的產後護理之家,
五星級產後護理,並提供素食月子餐, 
全方位二十四小時服務,產後貼心精緻的照顧!
彌月房信箱:service@babymoon.com.tw